拥抱大湖 畅想绿色在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湖南山断层凹陷处,有一方周长360公里、水域面积超4500平方公里的辽阔水域,是令无数人向往的青海湖,在群山和草原的环抱中,尽显湖光山色之大美。
青海因青海湖而得名。高质量发展的青海,正开足马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顺时应势,兼顾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基础设施提质、民生福祉改善等方方面面,青海湖正在创建国家公园和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示范区,绿山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被不断深化。
在严格的保护中向着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转型,当“静躺”的生态资源被赋予“能动”的价值,这里的山水更显“颜值”、发展更有“价值”、旅游产品更能“增值”,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内涵和外延被不断拓展。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青海湖又将如何寻找保护与发展契合的最大“公约数”?
作为青海“两屏三区”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湖是我国内流区完整水循环及水生态过程的典型代表、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草—河—湖—鱼—鸟”共生系统、全球水鸟的重要栖息地和候鸟迁徙的路线节点,且流域内动植物资源高度聚集,普氏原羚、黑颈鹤等珍稀濒危物种集中分布,以青海湖为核心的自然景观集中体现。
完整原真的生态系统,丰富多样的生物物种,集自然美、生态美、人文美于一体的景观极具独特性和代表性,为青海湖创建国家公园创造了有利条件。2022年4月25日,国家公园管理局同意青海省开展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拉开了青海正式创建青海湖国家公园的序幕。中国最大内陆咸水湖生态保护“加码”的同时,青海成为三个国家公园在建省。
“以实际行动把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好、生态资源保护好,把国家生态战略落实好,国家公园建设好”、“碧波荡漾的青海湖”、“重点建设三江源、青海湖、若尔盖、黄河口、辽河口、松嫩鹤乡等湿地类型国家公园”……习总的重大要求,一次次为青海湖高标准创建国家公园明晰目标路径、擘画宏伟蓝图。
目前,已制定实施《关于深入贯彻习总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高质量推动青海湖生态保护的实施意见》和《贯彻落实习总重要讲话精神推进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若干措施》,印发《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实施方案》《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期间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明确8个方面23项具体任务。坚持任务清单化、责任具体化、时间节点化的原则,形成《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任务分工表》,明确9个方面55项任务65项成果,时间过半的同时也实现了任务过半。
把理顺青海湖管理体制机制作为提升青海湖流域治理能力治理水平和创建国家公园的“牛鼻子”。今年3月底,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期间青海湖景区管理局优化调整的共和、刚察、海晏管理分局和青海湖综合行政执法协调督导局,江西沟、黑马河、泉湾、小泊湖、沙岛、哈尔盖6个保护站全部挂牌成立。各管理分局正以属地方式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生态保护修复、综合行政执法、社区参与等。
正如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旅游管理处处长陈德辉所言,青海湖国家公园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具有首创性、特殊性,随着当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压实了属地管理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了监督协调、综合执法等机制,为后期实现国家公园有效管理进行了有益探索。
与此同时,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已与环湖州县、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及相关省直部门建立起协调协作机制,建立青海湖综合行政执法协调督导局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建立各管理分局与县、乡之间的融合机制,青海湖流域综合治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高站位高标准推进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青海将力争2023年完成创建任务,2024年申报设立青海湖国家公园。立足“一屏六区一平台”发展思路,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已初步搭建起了“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实施方案及管理计划”的“”规划体系结构。
而今,以“小垃圾大民生·净好青海湖”等活动为载体,保护青海湖宣传教育从进学校、进社区等辐射全省。“保护青海湖、我是志愿者”成为青海志愿服务新品牌,国家公园理念和生态环保意识不断深入人心。
牢固树立生态保护优先理念,绿色低碳成为转型发展主旋律。高质量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旅游有优势更有潜力。
前不久,青海印发实施《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的目标,统筹好国家公园创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民生保障三者关系,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推动青海湖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实现“生态大保护、环境大优化、民生大改善、服务大提升、体制大理顺”目标。
在创建国家公园和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背景下,诸多政策机遇叠加,在保护生态的维度中发展生态旅游,这是青海立足“三个最大”,深入挖掘释放生态价值和潜力,积极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最大化的有益探索。
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生态旅游发展首位,围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高质量建设青海湖景区。青海将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按照不搞大开发、要搞大保护的要求,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发展、民生保障协调统一,立足服务于国家公园创建大局,突出生态保护抓创建,高质量发展抓创建,统筹衔接抓创建,压实责任抓创建,走出一条国家公园体系中实现生态保护和民生保障相协调的新路子。
“创建国家公园是创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的一张亮丽名片,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又是国家公园实现生态保护、全民共享的具体载体。依托山水资源,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推动青海湖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实现绿色低碳为主导的高质量发展。”陈德辉说。
为此,青海坚持问计于民、疏堵结合,通过联合执法、综合治理、健全完善长效机制等措施,持续深入推动青海湖旅游环境综合整治,统筹推进环湖旅游市场提档升级,打通旅游市场的难点堵点。特别是今年,紧扣备战旅游旺季“环境大整治、服务大提升”专项行动,对环青海湖地区旅游市场规范整治开展“回头看”,集中力量开展督导检查,坚决防范环青海湖地区私设“景点”等问题复燃。
自“五一”小长假以来,青海湖二郎剑景区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实现大幅增长,与之改变的还有景区提升改造后的全新面貌,基础设施、旅游服务等方面再升级,游客满意度和体验度有了质的提升。
在此基础上,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及环湖州县政府充分调研,结合实际,计划打造12个可适度开展生态旅游或生态体验的景观点位。这是青海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系统施治、长效长治的生动实践,不仅可以缓解疏导主景区游客容量压力,也让游客深度体验青海湖独特魅力,并充分发挥联农带农作用,推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协调发展。
青海湖是生态保护重要地带,也是“生态+”的发展地带。树牢生态保护优先理念,环湖农牧民向三产转产实现增收致富,特色生态产业推动乡村振兴,湟鱼洄游壮观景象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多元发展……在青海湖流域,多年的保护成效正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被生动诠释。
生态是我们的宝贵资源和财富。如今,当战略机遇叠加,如何更好带动广大群众成为生态保护者、发展受益者成为重要课题。
4月中旬,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甘子河乡达玉村7户牧民成为生态旅游示范户。积极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环湖群众向着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生态旅游示范户打造将与哈尔盖普氏原羚自然科普教育基地联动发力,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同向发力,以更加多元的方式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其中,以生态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为生态旅游示范户之一,在华科的憧憬里,依托生态旅游打造更多具有民族特色、文化内涵的生态旅游产品,让游客走进牧户家中品尝特色美食,感受民风民俗,让牧民们受益于生态实现增收。
积极拓展青海湖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的模式和路径,推动青海湖景区向生态旅游景区转型升级,刚察—仙女湾省级实验区建设持续推进,哈尔盖普氏原羚野外观测基地、普氏原羚科研救护中心、湟鱼洄游观赏基地三个生态教育基地启动建设,青海湖7处自然教育基地成功申报,为国家公园内自然教育、生态体验的平台建设奠定了基础。
对于地处青海湖南岸有着780多户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江西沟镇莫热村而言,青海湖是宝贵的生态资源,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村里200多户牧民依靠生态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及其服务业。村委会主任完玛东主说:“一方面在国家公园创建背景下实现对青海湖生态的严格保护,一方面在示范区创建的背景下实现更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成为行动者、受益者。”
陈德辉说,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注重社区参与的重要作用,加大对牧民生态意识的引导和保护能力提升培训,通过引导环湖群众以生态保护、生态宣教、自然体验等方式积极参与到青海湖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中来,探索谋划青海湖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生态惠民协同增效实践路径,让群众从资源利用者转变为生态保护的宣传者和推动者,实现青海湖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成果共享,推动环湖周边治理能力提升。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实现高水平保护。青海湖流域本地调查、国家公园边界范围和管控分区划定全面推进,青海湖流域综合科学考察正在开展,并建立健全监测监管体系,重点生态保护对象和重点区域实现监测全覆盖,随着青海湖综合观测研究站成立,青海湖观测体系将进一步完善,科技支撑生态保护能力不断强化。
从创建国家公园到创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围绕独特的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将生态优先理念贯穿发展始末。向着生态友好、绿色发展、文明和谐、人民幸福前进,碧波荡漾的青海湖奏响绿色发展的欢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网”或“中国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作为中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仿佛是一块镶嵌在青藏高原上的“蓝宝石”,晶莹剔透,极目远眺,水波浩渺,无边无涯。像孙建青一样,还有许多生态守护者潜心呵护着这里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详细]
6月末,摄影师在位于青海湖北岸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拍摄到水鸟云集,黑颈鹤、斑头雁等珍稀鸟类“携家带口”在青海湖鸟岛和布哈河、沙柳河等入湖口觅食嬉戏。[详细]
截至2022年6t体育app,青海省已累计向青海湖放流裸鲤鱼种1.97亿尾,人工增殖放流贡献率达到23%。[详细]
记者从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获悉,2022年,青海总投资2.2亿元用于青海湖生态治理,相继实施了湿地保护与恢复、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生态教育生态体验项目等17项生态工程项目。[详细]
E-mail: xi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001